新闻中心 分类
国徽 百年工运,无数英模的热血汗水,铸就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 发布日期:2024-01-15 14:02:24 浏览次数:

国徽定制

百年党史,百年工人运动,无数英雄模范的血汗铸就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路。

1951年五一劳动节,崭新的国徽正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这是共和国第一个金属国徽。 直到1970年,这个充满辽宁工匠精神的国徽,陪伴中国人民走过了19年的发展历程。 漫长的岁月。 这是辽宁工人永恒的骄傲,也是一代人永不磨灭的记忆。

国徽

1950年国庆前夕,沉阳第一机械厂第19铸造车间36岁的铸造班组长焦百顺接到了铸造国徽的任务。 这项任务光荣又艰巨,焦百顺立即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当时第一机械厂还处于恢复生产阶段,车间只能用勺炉生产一些修理弹簧和简单的备件。部分。

国徽

国徽制作的关键在于造型和浇注两个工序。 刚开始,焦百顺、裴庆江、朱凤仪等人组成的“特别任务组”制作的模型图案模糊,稻麦穗粒不鼓,看不到芒。 。 他们从大连、内蒙古等地运来沙子制作砂模。 他们在车间里吃饭,在沙模旁边睡觉。 他们精心摸索、精心打造。 经过多次实践和摸索,他们终于做出了合格的模型。

国徽

到了冶炼和浇注的时候,没有炉子,就建了一个砖炉; 没有铝罐,就用粗铁管代替。 国徽由铜、铝合金制成。 铜的熔点为1083摄氏度,而铝的熔点仅为660摄氏度。 两者的熔点相差400多摄氏度。 铸造温度控制困难。 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技术过程。

国徽

为了解决铜、铝合金铸件熔点不同、铸造后局部收缩等复杂问题,焦百顺等人推出了克服重重困难的独创方法,对国徽铸件连续浇水加速冷却。

国徽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这群朴实而聪明的铸造工人终于铸造出了合格的国徽,提前20天顺利完成了三个规格67件金属国徽的铸造任务。 1951年5月1日,重达487公斤、凝聚着设计者和铸造者心血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正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国徽

第一枚金属国徽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标志,也是我国当时铸造技术的体现。 这枚国徽见证了辽宁工人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一个大国的工匠精神和硬核力量,承载着力量和价值。 ,历久弥新。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20集电视专题片《力量》将于1月22日17时52分在辽宁卫视继续播出。


手机扫描二维码
添加好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