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中国铸造的第一枚金属国徽。
这枚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枚同比例缩小版的金属国徽,代表了当时高精度铸造的最高工艺。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直径宽2米,垂直直径高2.4米,重487公斤。 1951年5月1日,国徽被庄严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国徽是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的尊严。 1950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方案最终确定。 为应对临时紧急情况,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国徽是木制的。 长期风吹日晒容易变形、褪色,必须更换为金属的。 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光荣任务交给了以铸造技术闻名全国的沉阳第一机械厂(现沉阳第一机床厂)。 任务下达的那一刻,全厂上下都无比兴奋和自豪。 他们推荐组建了以顶级铸造技术专家焦百顺为首、十几名顶尖技术成员组成的铸造团队。 1951年劳动节,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新中国首枚金属国徽,镌刻着卓越、细致、奋斗、责任的精神。 工人们在克服困难的同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当时,沉阳第一机械厂刚刚恢复生产。 虽然其铸造技术颇有名气,但其工具和设备却很简陋。 车间只能用勺炉生产一些维修弹簧和简单的零配件。 完成国徽这样的高精度铸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选角团队发现模特图案上的麦穗不圆、芒芒不可见时,他们日夜研究、筛选,寻找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做出了合格的国徽模型。 第一次试铸后,出现局部缩孔、凹痕等问题。 选角团队只能反复尝试,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楼兰不灭,就再也回不来了。” 国徽将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坚持不懈铸就。 在铸造第一枚金属国徽的过程中,从模具制作到铸造,全部都是依靠工人的经验手工完成的。 如果没有铝罐,我们就自己制作铁罐; 如果没有脱氧剂,我们用木棍搅拌脱氧; 如果没有仪器测试铝水的温度,我们就在炉前用肉眼观察铝水的颜色变化……自从接到任务以来,沉阳第一机械厂的车间里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工作。 许多特殊工具必须自己制作。 最终,在沉阳第一机械厂的猛烈炮火中,凝聚了全体铸工心血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终于铸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以五颗星照亮的天安门为中心,周围环绕着麦穗和齿轮,象征着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人民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专政。 中国的诞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代表着昂扬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铸造,标志着一段奋斗历程,体现了一种激励奋进的感人精神。 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铸在每一代人的心中。